|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法学实务 法官风采 法苑文化 便民措施 专题报道 法律法规 开庭公告 党建阵地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我为群众办实事】以法为盾,守护“薪”的温度

发布时间:2025-05-27 11:24:25


图片
小案件关乎大民生。海林法院每年办理的案件中,“小案”占据相当比例,但每一件小案背后都可能关涉一个人的命运、一家人的幸福,对当事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的大事。海林法院立足审判职能,牢固树立“小案不小办”理念,将“互联网线上审判方式”融入每一起案件中,用心用情推动案结事了人和,努力以个案公正汇聚起司法公正的磅礴力量。
   近日,海林市人民法院成功委托调解5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收获当事人一致好评。
图片




案情简介

王某等5名货车司机受某技术公司委托承运货物。运输任务完成后,司机们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反复催讨运费,然而公司却以各种理由拖延付款。在多次沟通无果后,王某等人无奈将该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支付拖欠的运输费用共计14万余元。


图片





开展化解


图片

考虑到当事人的意愿,海林法院决定将此案委派至海林市诉前诉中纠纷调处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由于王某等5人远在千里之外,调解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迅速搭建起线上调解平台,通过视频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法官全程参与指导,实时把控调解进程。

调解伊始,双方争议焦点十分突出:王某等人坚持要求支付税前运输费用,认为这是当初的约定;而公司项目经理则表示,因近期公司经营困难,资金周转紧张,只能在资金到位后支付税后费用。面对僵局,法官开启释法明理工作,通过视频耐心向公司负责人阐明法律规定:根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民法典》相关条款,用人单位应当按照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运输费用属于违约行为,不仅要承担违约责任,还可能面临法律诉讼风险和不良信用记录。同时,法官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指出及时履行债务有助于维护企业信誉,避免因小失大。

在法官专业的讲解下,公司负责人逐渐认识到自身错误。而王某等人在了解公司实际困难后,也展现出理解与包容,主动作出让步,同意接受税后运输费用。最终,在法官和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通过线上平台顺利达成和解协议,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经验总结


此次线上调解不仅彰显了司法便民利民的优势,更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有力保护。法官以专业的法律知识和耐心的调解方式,帮助劳动者追回了应得报酬,维护了社会公平正义,同时也为企业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课,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图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