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添加收藏 / 设为首页
首页 法院概况 新闻中心 法学实务 法官风采 法苑文化 便民措施 专题报道 法律法规 开庭公告 党建阵地 预算公开 决算公开

 

【我为群众办实事】多方联动解纷争 田间地头显担当——海林法院干警用司法温情筑牢乡村和谐基石

发布时间:2025-06-20 15:32:24


近日,海林市人民法院联合市诉前、诉中调解委员会、新兴村村委会

深入田间地头,化解了一起积怨多年的土地侵权纠纷。法官与干警们以

“脚步丈量民情,耐心化解矛盾”的实干精神,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在田垄间书写了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



案情经过

王某与李某土地相邻,因地界问题分歧多年,多次经新兴村村委会调解。2023年春,李某未经王某同意,使用挖土机在相邻地界挖坑,使得王某的耕地塌方,无法正常使用。后经村委会调解未果,王某将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李某将耕地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

实地勘查明真相,抽丝剥茧理脉络

案件受理后,立案庭法官带领干警第一时间查阅卷宗,发现王某与李某的土地纠纷已历经村委会多次调解未果,双方对立情绪严重。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地界争议看似小事,却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法官当即决定联合多方力量开展现场调解。调解当日,干警们携带卷尺、工具赶赴争议地块,顶着烈日实地测量土坑位置与塌陷面积,逐一核对土地登记信息。法官蹲在田埂上,对照图纸向双方当事人还原土地原貌,用“现场实景

+

法律条文”的方式厘清侵权事实,为后续调解奠定事实基础。

情法交融化坚冰,刚柔并济解心结

“老李,挖土机作业导致耕地塌方,从《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来说,你确实需要承担恢复原状的义务。”法官蹲在田边,用通俗语言向李某阐释法律后果,同时拿出类似案例的判决书释明利害关系。见李某面露难色,

人民调解员

则切换

“温情模式”,耐心倾听其“担心地界不清吃亏”的顾虑,建议“可由村委会见证重新划定地界,既能消除误会,也能避免后续纠纷”。村委会

工作人员

则拍着两人肩膀拉家常:

“你们父辈都是一起种地的老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为几尺地伤了和气多不值当?”三方力量交替从“法律红线”“邻里情谊”“现实解决方案”三个维度疏导,原本争执不休的双方渐渐安静下来,开始认真讨论修复方案。

定分止争促和谐,司法为民

“零距离”

经过

3

个多小时的田间调解,干警们的制服被汗水浸透,嗓子也因反复沟通变得沙哑,但看到双方最终就土坑的后续处理达成了一致意见,王某申请撤回起诉时,

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临走前,法官还特意叮嘱:“以后有疑问就打这个电话,

有困难

我们

一起想招

帮你们

解决



”一句朴实的承诺,让司法温度浸润了田垄间的每一寸土地。





 

典型意义

 

此次纠纷化解,是海林法院干警践行“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他们用脚步丈量司法为民的深度,以专业与耐心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让法律不仅成为维护公平的利器,更化作修复邻里关系的温情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坚实的法治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