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政府为解决农民生活困难、促进农民增收,借助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这个有效载体,在农村开办小额贷款业务,确实为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农户未能按约定还贷,虽经信用社催要多次,仍拒不还款,导致贷款人因不按期偿还贷款而被诉至法院的案件大幅增加。从2008年开始,每年都有200余件小额贷款案件集中诉至海林法院,给法院的民商事审判工作带来了空前压力。今年3月份,柴河信用社又有38件联保案件起诉到海林法院,考虑到法院民事审二庭的近期的审判任务繁重,院党组决定将这些案件交到法院速裁审判庭审理。
速裁审判庭庭长潘远成通过阅卷发现,这38起案件系二年前信用社撤诉的多户联保案件,撤诉的主要原因是案件当事人人数多,送达困难。一方面由于少数当事人找不到,无法完成送达,导致案件的审理程序无法进行下去。另一方面是一部分被告和保证人对偿还贷款以及联保责任缺乏法律认识,不配合法院的工作,甚至与审判人员捉迷藏,导致这些案件无法正常审理。由此可见,如何快速的找到当事人,高效完成送达工作是审理这些案件的重要前提。
3月27日下午,在请示主管院长后,潘远成庭长带领全庭干警顶着大雪,来到海林市柴河镇信用社,向工作人员全面了解这38件联保案件的当事人联系电话、居住地址、工作单位等详细信息,为进一步送达做好准备工作。3月28日早7点30分,速裁庭干警兵分两路。潘远成庭长等人在信贷人员的引领下对柴河镇内居住地址和工作单位确实无误的当事人进行上门送达。孙洋法官和同事在柴河信用社的办公室内支起办公桌,与地址不清晰、无工作单位的当事人进行电话联系,邀其到柴河信用社进行当面送达;或将当事人的当前信息反馈给潘远成庭长,由庭长完成送达。经过上百次的电话联系和一天的送达后,速裁庭共为14个当事人送达了法律文书。
3月31日,星期天,本应是休息的日子。但潘庭长经过电话联系,得知又有几个当事人从外地回到柴河镇里。事不宜迟,速裁庭的法官们立即驱车来到柴河镇河西村,对唐某等人进行送达。在送达过程中,潘庭长通过唐某意外得知另一案件的当事人徐某也在柴河镇,连忙打电话进行联系,结果对方换了电话号无法接通。潘庭长随即向唐某询问电话号,唐某以这个电话号是他们几个好朋友的内部电话号,不对外为由予以拒绝。经过再三做唐某的思想工作,最终得到了徐某的电话号,顺利完成了送达。在向柴河镇水务站院内的一家木器厂的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时,一推开院门,立即有三四条大狗向法官们冲了过来,好在走在前面的孙洋手疾眼快,急忙关上房门,才免得被狗咬伤。虽然这一天的送达过程有些曲折,但是效果非常好,又完成了8名当事人的送达工作。
2天时间,成功向22人完成送达工作,使18件普通案件能够顺利开庭,这样的成果得益于法官不辞辛苦、坚持不懈的努力,彰显出海林法院“公正为民、讲求效率”的职能本色,为树立法院形象、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