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播出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级大法官、院长石时态《大法官开庭之无法回头》专题节目,在海林市法院产生强烈反响。
12月7日上午,海林市法院召开专题党日活动,全院党员和员额法官争相发言,交流观看后的感悟和思索……
党组书记、院长郑涛:石时态院长在中央电视台的镜头前,展示一名大法官的办案过程、办案思考和司法理念,充分展示了一名共和国大法官的职业素养、担当品质和人文情怀。观看后,深受触动。一句“心细如发、因为责任重大!”!道出了我们所有法官办理任何案件应有的敬畏心态和职责担当。担当的背后是品格,是境界,是能力。只有加强学习修养,注重实践锻炼,砥砺意志品格,才会有敢于担当的自觉、善于担当的本领。当前,我们正处在深化司法改革的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案多人少的问题、质效不高的问题、干警工作、心理压力大的问题,等等,都是我们要直面担当的“硬骨头”,唯有苦干实干,才能不辱使命、尽职担当。苦干就是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高度负责、严细精深,以夙夜在公的姿态,迎着困难上、顶着压力干。实干就是要打基础、谋长远,做任何决策都不摆花架子,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长远考虑,是眼前“红火”还是长期管用,是取悦上级还是现实需要。想清楚了这些,干事就走不了样;对确定的事要雷厉风行、一抓到底;要脚踏实地,一项一项抓落实,一步一步抓推进,像石时态院长说的那样:“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经得起人民的检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党组副书记、副院长于游洋:石时态院长说:“我们办案必须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切的矛盾和不一致的地方都必须要排除,每个人都认真地去办理案件,对每一个细节去仔细地审查,这样我们就不会有冤假错案”。这就要求我们每一名法官都要以精益求精、追求极致、高度负责的工匠精神去办理每一起案件。办案要从细处着眼,从立案送达、庭前准备、外出取证、组织庭审、撰写判决等方面精雕细琢。尤其在“案多人少”大背景下,如果一味赶时间、进度,企图从快中出彩,最终必然导致瑕疵频出,引发群众对司法公信的质疑。因此,领悟石时态院长严谨办案的工匠精神,对我们当前的审判执行工作具有尤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员额法官陈景山:石时态院长亲上一线审案,为全省的院庭长做出了榜样。总览全省法院实际,不担任院庭长的员额法官数量很少,而案多人少、基层法官压力大已是不争的现实,基层法官长期疲于应对、必然会影响案件质效。因此,只有院庭长真正扑下身子办案,带领全院法官戮力同心,共同分担。才能保证司法改革取得预期成效。正如石时态院长所说的那样:“我觉得作为院长,再忙也一定要回归一线,要带头办案,承担办案的任务,多办案,办好案,特别要办重大的疑难的复杂的这样的案件,为我们的全省法官做出表率”。我们基层法官为这样的大法官点赞!